行业资讯

学术百科

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客服电话:

咨询邮箱:

学术百科

plc英文参考文献 求一篇电气自动化的英文文献

作者:刚子seo 日期:2023-10-05 点击数: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plc英文参考文献 和求一篇电气自动化的英文文献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plc英文参考文献 以及求一篇电气自动化的英文文献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求一篇电气自动化的英文文献

Electric Automation电气自动化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control unit that i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In order to create an automation device that can be set to predefined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ly flexible manner while requiring less testing, a computer hardware component(2) is provided with control software comprising a basic functional area which includes an operating system(3), a device driver(4), and communication modules(5) so as to form a basic automation device(1) while the basic automation device(1) is complemented with any application modules(7a, 7b, 7c, 8, 9) that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basic functional area via a software interface(6) in order to obtain the autom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oducing or adjusting the functions of such an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在和继续需要大批技术应用型实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门类,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乃至综合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前导地位。电气自动化技术,集机、电、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于一体,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结系淖酆涎Э疲�诠�窬�媒ㄉ柚姓加兄匾�牡匚弧R虼耍�梢运档缙�远��际跏嵌ヌ炝⒌氐氖乱担�枪�窬�梅⒄购腿嗣裆�钏�教岣叩奈镏侍跫��?br>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业务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常用电气设备、供配电系统和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职业能力分析

1、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知识,应具有较强的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职业能力分析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

(2)具有较强的用英语进行人际和人机交流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英文资料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电子电气CAD软件;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4)具有分析和测试常见的电工电子线路,能设计一般电工电子应用线路,能熟练使用常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有熟练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5)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能熟练阅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具有对常规电气设备、供配电设备等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6)具有正确选用、安装、调试、维护电力电子装置和典型交、直流调速系统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

(8)具有以嵌入式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对相应控制系统具有调试维护能力。

(9)具有对一般的机械零件图、产品装配图与机械、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回路的识读能力,了解常用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艺过程,了解常见的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

(10)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共分五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公共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操作基础等。

2、专业必修课包括: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机械制图及公差、机械工程基础、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C语言、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电子电气CAD、变配电技术、变频调速原理与应用、工业控制网络、DSP原理与应用及专业英语等。其中主干课程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

3、专业限选课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电机、智能控制等。

4专业任选课包括:电工电子工艺、多媒体技术、楼宇自动化、计算机系统仿真、计算机维修、程序设计(VB)等。

5、公共选修课包括:包括两个能力模块:经济管理科学类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四)、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包括:电工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实验、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实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课程设计、自控系统课程设计、综合系统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专业参观、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2、非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

(五)、职业技能证书

本专业证书包含三个方面:

1、公共必修证书:PET、计算机一级证书。

2、专业必修证书:CAD初级、维修电工中级。

3、任选证书:CET四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单片机方向)、CAD中级证书、维修电工高级证书、气液电控制技术。

(六)、本专业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师资26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有17人,“双师型”教师10人。能够满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职业前景

1、对口行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传统而具有新内涵的专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能力,主要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就职于国防、航天、航空、航海、铁道、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电力、电信、钢铁、石油、矿山、煤炭、地质、勘测等广泛的工业、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也可就职于现代物流及现代服务业。

2、就业前景

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行动纲要》中指出: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战略升级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需要,也是上海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坚持“四个中心”的客观要求。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重点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生物与现代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民用飞机;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成套设备、电站设备、新能源和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广、清洁型的都市型工业。根据电气自动化的内涵,上述产业无不包含电气自动化技术,同时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上海市政府组织的《面向新世纪上海紧缺人才需求趋势与开发研究对策》的报告显示,复合型技术人才是紧缺的专业人才,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有效载体。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plc课程设计自动数码显示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自动数码显示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充相关课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独立完成一项PLC应用系统课题的基本设计工作,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实际查阅相关设计资料能力的目的。

二、设计内容

1、熟悉题目、收集资料。按具体课题,充分了解技术要求,明确设计任务书,收集相关资料,为设计工作做准备。

2、总体设计。正确选定系统方案,认真画出系统整体结构图。

3、程序设计。画出实物接线图、顺序功能图、控制梯形图,并作简要分析。

4、系统调试。

5、整理编写课程设计心得。

三、控制要求

系统启动后,首次依次输入8位数,在八段码显示器上显示当前数值,并存入相应存储器中,按下重复显示按钮时,八段码显示器上会依次显示刚才输入的8位数,并循环。按下暂停按钮时,八段码显示器将保持当前数值。按下停止按钮后,存储器中的数据将被清空。

四、设计任务

1、设计出硬件系统的结构图,接线图。

2、系统有启动,停止功能。

3、运用功能指令进行PLC控制程序设计,并有主程序,子程序。

4、程序结构与控制功能自主创新设计。

5、进行系统调试,实现上述功能。

目录

引言……………………………………………………………………4

1硬件设计……………………………………………………………5

1.1控制要求………………………………………………………………………5

1.2 I/O分配………………………………………………………………………5

1.3 I/O接线图……………………………………………………………………6

2软件设计……………………………………………………………7

2.1梯形图的设计…………………………………………………………………7

2.2梯形图…………………………………………………………………………8

3系统调试…………………………………………………………19

设计心得………………………………………………………………20

致谢……………………………………………………………………21

参考文献………………………………………………………………22

引言

PLC可编程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中文全称为可编程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数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是基于电子计算机,且适用于工业现场工作的电控制器。它源于继电控制装置,但它不像继电装置那样,通过电路的物理过程实现控制,而主要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进行入出信息变换实现控制。入出信息变换、可靠物理实现,可以说是PLC实现控制的两个基本要点。入出信息变换靠运行存储于PLC内存中的程序实现。PLC程序既有生产厂家的系统程序(不可更改),又有用户自行开发的应用(用户)程序。系统程序提供运行平台,还为PLC程序可靠运行及信号与信息转换进行必要的公共处理。用户程序由用户按控制要求设计。什么样的控制要求,就应有什么样的用户程序。可靠物理实现主要靠输人(INPUT)及输出(OUTPUT)电路。PLC的I/O电路,都是专门设计的。输入电路要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以去掉高频干扰。而且与内部计算机电路在电上是隔离的,靠光耦元件建立联系。输出电路内外也是电隔离的,靠光耦元件或输出继电器建立联系。输出电路还要进行功率放大,以足以带动一般的工业控制元器件,如电磁阀、接触器等等。

I/O电路时很多的,每一输点或输出点都要有一个I或O电路。PLC有多个I/O用点,一般也就有多少个I/O用电路。但由于它们都是由高度集成化的电路组成的,所以,所占体积并不大。输入电路时刻监视着输入状况,并将其暂存于输入暂存器中。每一输入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存储其信息的暂存器。输出电路要把输出锁存器的信息传送给输出点,输出锁存器与输出点也是一一对应的这里的输入暂存器及输出锁存器实际就是PLC处理器I/O口的寄存器。它们与计算机内存交换信息通过计算机总线,并主要有运行系统程序实现。把输入暂存器的信息读到PLC的内存中,称输入刷新。PLC内存有专门开辟的存放输入信息的映射区。这个区的每一对应位(bit)称之为输入继电器,或称软接点。这些位置成1,表示接点通,置成0为接点断。由于它的状态是由输入刷新得到的,所以,它反映的就是输入状态。

1硬件设计

1.1控制要求

系统启动后,首次依次输入8位数,在八段码显示器上显示当前数值,并存入相应存储器中,按下重复显示按钮时,八段码显示器上会依次显示刚才输入的8位数,并循环。按下暂停按钮时,八段码显示器将保持当前数值。按下停止按钮后,存储器中的数据将被清空。

1.2 I/O分配

输入数据 SB1 I0.0 0

SB2 I0.1 1

SB3 I0.2 2

SB4 I0.3 3

SB5 I0.4 4

SB6 I0.5 5

SB7 I0.6 6

SB8 I0.7 7

SB9 I0.8 8

SB10 I0.9 9

重复按钮 SB11 I1.2

暂停按钮 SB12 I1.3

复位停止按钮 SB13 I1.4

1.3 I/O接线图

2软件设计

2.1梯形图的设计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采用了SCR指令的顺序控制梯形图的设计方法,S7-200中的顺序控制寄存器(SCR)专门用于编制顺序控制程序,顺序控制程序被划分为LSCR与SCRE指令之间的若干个SCR段,一个SCR段对应与顺序功能图中的一步。

梯形图中设计了八个子程序,分别赋八个数,因为需要前一个输入信号由一变为零,所以添加了负跳变指令;为了实现题中的循环要求,在程序中添加了加一指令,从而使得数字自动往下循环;为了点亮八段显示管各段的代码,运用了段译码指令,为了输出需要的数字在段译码指令前添加了字节比较指令,当为所需数字时,就会在显示管上显示相应的数。

图中I1.3为暂停按钮,按下I1.3时,网络34断开,从而使加一指令停止工作,显示管上显示断开I1.3前的数字,I1.4为停止按钮,按下I1.4后数字将被清空。

2.2梯形图

子程序1第一位赋值

有八个子程序,后七个子程序与子程序1相似,传送字节指令模块的输出口不同分别VBO、VB1、 VB2……VB7。

子程序1第一位赋值

有八个子程序,后七个子程序与子程序1相似,传送字节指令模块的输出口不同分别VBO、VB1、 VB2……VB7。

3系统调试:

硬件调试:接通电源,检查可编程控制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接头是否接触良好,然后把其与电脑的通信口连接。

软件调试:按要求输入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并进行语法的检查,正确后设置正确的通信口,将指令读入到指定的可编程控制器ROM中,进行下一步的调试。

运行调试:在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正确的基础上,打开可编程控制器的“RUN”开关进行调试;观察运行的情况,看按下题中所说按钮时是否按要求工作。

根据以上的调试情况,本次的自动数码显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符合要求。

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PLC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的领域,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掌握PLC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此次PLC课程设计,我感慨颇多,的确,通过这次对数码管工作的PLC控制,让我们对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做适合的设计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在一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是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掌握的不够牢固,比喻说不懂一些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对PLC编程掌握的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要把以前的知识重新温习。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非浅。

致谢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过人的帮助。

我们要感谢刘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们的指导,提供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们能顺利完成这次报告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让我们能把系统做的更加完善。同时也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做课程设计的环境。

也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同学,是他们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的疑问,解决了不少我们不太明白的设计上的难题,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调试工作。

我也要感谢那些免费的论文网站,虽说这些网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网站,可正是它们无偿的向我们提供大量的论文蓝本,保证了贫穷的我们得到所需的论文。这可以说是一种“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人道主义精神”。

再一次感谢是所有在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高钦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与设计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北京:机械出版社,2002.

[4]郁汉琪.机床电器及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弭洪涛.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6]胡学林.电气控制及PL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7]陈在平、赵相宾.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陈忠华.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工业自动化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206.

[9]苏中.基于PC架构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李缓.PLC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11]罗伟、邓木生.PLC与电气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2]张学铭、邸书玉.松下PLC编程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下面是一些英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哪位大神能帮我翻译下啊

。Hartog,A.H.,1983年“分布式温度传感器基于Liquid-Core光纤国立LT-1:498-509光波1995,16(2)。

2。Barnoski M.K.和詹森,丁镛,1976年,“Fiber-Waveguides调查: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技术,李波。衰减特性”Opt.,15:2112-2115。

3。论文Dakin苏达权等,1985,“温”斯托曼派发陈鹰。第三个智力。在选择之。光纤传感器,post-deadline圣地牙哥,2月(纸)

4。Hartog等,A.H.高庆宇,1985年,“分布式温度传感在实芯纤维”电子。21:1061-3(1)。

5。Farries,M。C和罗杰斯,一个。J,刺激、分布式传感使用984路光纤拉曼相互作用,陈鹰。第二智力。在光纤传感器数值,pp121-32斯图加特,纸4.5。

6。Dakin欢欣,1987年,“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使用光学克尔效应”,陈鹰。变动,纤维光学传感器的798艺术,pp149-156 II。

7。Hartog,A.H.,1995,“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技术和应用的电力工业”,电力工程,杂志6月刊上。

8。1995年,A.H. Hartog光纤温度传感器监测Wakamatsu”,“现代电力系统,pp25-28 2月刊上。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原则与格式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原则与格式

原则上,所有必要的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该引用,并进行标注。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引用参考文献时应按其在文内首次出现的顺序,依次以阿拉伯数字在文前文后标注。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经过挑选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作者在选用参考文献的时候需要经过筛选,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鉴别能力、,从众多的相关文献中挑选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国不严格筛选,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不仅误了自己,也可能会误导读者。

按照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nedicin)的思想,汇总分析(metaInalysis)的证据等级是很高的。即便如此,如果没有严格的综述(review)设计,汇总的是众多设计不严密、结果不可靠的文献,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作者参考和引用文献时,需选择,不可随意引用。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仔细核对

对拟选用的参考文献要什细核对,以免出差错。不仅在文字和著录格式上要核对,在内容上;也要与原文核对。作者对选用的参考文献,应逐一阅读.以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笔者曾经处理过一篇综述,文后大约有20余条英文参考文献,经上网核查,其中18条有差错。差错的种类大致如下:①作者姓名引用错误:按照医学期刊一般的要求,应光标国外作者的姓,再标其名字的首字母、如BillClinton,应标为“Clinton B”。有些作者常把国外作者的名和姓颠倒了。②单词拼写错误这种差错多为作者粗心大意,或者因没有与原文核对,而是通过转引所致。③页码有误,或者只标起页未标止页。④增刊没有显示出来。5则书籍未标出版社的地址等。

以上例子说明,作者对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核对是十分必要的,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忠实于原文

因为是引用别人的文献,作者无权更改原作者的本意,只需向读者介.介绍原作者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等。作者可以对原作者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等发表看法,但不能肆意更改,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要想忠实于原文,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之前仔细阅读原文,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尽量不要转引,以免以讹传讹,损害原作者、读者,还有自己。

应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人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

很遗憾,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不少作者投来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固定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但即便是同一种期刊,不同种类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不相同。下面列出作者经常使用的发表在期刊和书籍中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书籍

1.专著:需注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其地址、出版年份和起止页码等。

例1(中文):戴自英,刘欲昆,汪复。主编实用抗菌药物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6~78.

例 2英文): Guyatt G, Rennle D。 Users’guides to the medical literature-Chicago: AMA PrCss,2002.393。400。

3.专著中析出文献:例1(中文):蔡映云.湿化治疗与雾化治疗.见罗慰慈,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62~365.

例 2(英文): LIVOTffiofO DM;Williams JD.B-lactamsmode of actionand mechanisms of bacterlal resistance.gill:LOflapV,Cd.Alltiblot1CSifilsbofs-tory medicine.4th ed.Baltimore:Will。flains&Wilkins,1996.502。578.

期刊

1.期刊不分卷:只需列出作者、题、刊名、发表年份、期序和起止页;即叮。如: Turanl, WredmarkFellander-TsalL. Arthroscoplc ankle athrodes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CI. Orthop,1995,(320):110。114.

2.期刊分卷,连续编页码;除了作者、文题、刊名、发表年份和起止页码外,还要标卷,但无须标期。如;邓伟吾。走出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误区。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705~706

3.期刊分卷,每期单独编页码:需要同时标注卷和期。如汪国华,马进季适东,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级医刊, 1995, 30( 8):22~25.

4.期刊无卷和期:无法标注卷有期,只标年份、如 Browed DA, LennardTW.Immunologlc status of the cancerPatients and th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lon on antltUmoryaponses.CurroplnGenSUYg, 1993:325~333.

5.卷的增刊:需在卷后标注“增刊”(中文)或“SPPPI"(英文)字样。如: Clyde WA Jr. Clinical overview oftyplcalMycoplasma pneomonlae infections Clin Infect Dis,1993,17 Suppl l:532~536.

6.期的增刊:需在期后标注“增刊”(中文)或“SUpd”(英文)字样。如 Pnyne DK, Sullivan MD, Massie MJ.Women’s psychological reactlons to bfCastcancer.Semin Oncol, 1996,23(ISuPPIZ):89-97

7.卷中分部:需在卷后标注分部。如: Ozben T, Nacitarhan S, Tuncer N.Plasma and unne slallc acid In non-Insu-lin dC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nn ClinBiochem, 1995, 32(Pt3): 303。306。

8.期中分册:需标注分册。如:Poole GH, Mills SM. One hundred con-secutive cases of flap lateraDons ofthelegin aging patients N Z Med J,1994,107(986Ptl):377。 378.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