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学术百科

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客服电话:

咨询邮箱:

学术百科

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包括哪些形式)

作者:小编 日期:2023-10-18 点击数:

学术造假的危害与对策

  • 什么是学术造假?
  • 学术造假有哪些形式?
  • 如何防止和惩治学术造假?
  • 什么是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指在科研活动中,违反科研诚信原则,故意或过失地捏造、篡改、抄袭、剽窃、伪造数据或结果,或者其他不诚实的行为,以误导读者或评审者,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学术造假不仅损害了科研人员的个人声誉和学术水平,也影响了科研机构的信誉和社会的信任,甚至可能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学术造假有哪些形式?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规定》,学术造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数据或结果的捏造:指未依据实验或观察而虚构出数据或结果。
  • 数据或结果的篡改:指故意删除、增加或修改实验或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或结果,使其与实际情况不符。
  • 抄袭:指未经原作者许可,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观点、方法等,以自己名义发表或申请专利等。
  • 剽窃:指未经原作者许可,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观点、方法等,在自己的成果中引用时不注明出处。
  • 伪造作者身份:指在发表成果或申请专利等时,故意署名非本人姓名,或者未经他人同意署名他人姓名。
  • 重复发表:指将同一成果在不同期刊上多次发表,或者将已发表的成果稍加修改后再次发表。
  • 割裂发表:指将一个完整的研究成果分割成多个部分,在不同期刊上分别发表。
  • 互相吹捧:指与他人串通,在互相评审的过程中,故意夸大对方的成果水平和价值。
  • 互相抄袭:指与他人串通,在互相引用的过程中,故意夸大对方的引用次数和影响力。
  • 其他不诚实行为:指除上述形式外,其他违反科研诚信原则的行为,如虚报经费、虚列参与人员、隐瞒利益冲突等。
  • 如何防止和惩治学术造假?

    为了防止和惩治学术造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确知道学术造假的危害和后果,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 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科研诚信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规范科研活动的流程和要求,明确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出现利益驱动和功利主义的现象。
  • 加强科研诚信的监督和检查:建立科研诚信的数据库和档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科研成果进行查重、核实、追溯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 严肃科研诚信的违规行为和后果:建立科研诚信的投诉举报渠道和处理程序,对涉嫌学术造假的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对确有学术造假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和严厉惩处,包括取消资格、撤销成果、追回经费、降低职位、解除合同等。
  •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