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编 日期:2023-10-18 点击数:
中国畜牧兽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之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中国畜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保障生态环境,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畜牧兽医作为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畜牧兽医是指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控制和监测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从事动物生产、保健、改良、饲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畜牧兽医的作用是为畜牧业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动物健康和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畜牧兽医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之路。在早期,中国畜牧兽医主要依靠经验和土方法进行动物疾病的防治和生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和技术指导,效果有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中国畜牧兽医行业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畜牧兽医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基地和服务网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应用实例,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畜牧兽医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机制,推广现代化生产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挑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畜牧兽医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收入提高、消费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品种多样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动物福利关注、食品安全风险、动物疫情威胁等因素的存在,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国畜牧兽医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构建现代畜牧兽医体系,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为此,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畜牧兽医工作成效,全面分析判断了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规划》提出了以下主要目标和任务: 1.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产品保障目标上,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禽肉和禽蛋保持基本自给。在质量安全目标上,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在生态环境目标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畜禽粪污排放总量控制在2015年水平以下。在服务水平目标上,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动物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兽医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畜牧兽医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 2.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以下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动物疫苗的自主创新和生产保障。三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追溯体系,加强动物用药监管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推进动物福利理念和实践。四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广综合利用模式和技术装备,实施区域协同治理和跨区域转移利用。五是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推进服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规划》的出台为中国畜牧兽医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路径,也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了奋斗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