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学术百科

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客服电话:

咨询邮箱:

学术百科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

作者:刚子seo 日期:2023-11-03 点击数:

今天给各位分享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的意义

《一句顶一万句》的意义是揭示了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境遇,同时也展示了一种顽强的生活态度。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9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本书分为上下两部,故事历时百年,书中的人物总是处于一种莫名的孤独中,这部作品还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读懂了《一句顶一万句》,就懂得了人间的孤独不过如此,人们困惑着也探求着,在无边的时空荒野中,守候着,重复着,也坚强着。

《一句顶一万句》的上部为《出延津记》,下部为《回延津记》。杨百顺和牛爱国都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一个走出,一个回归,祖孙两人都经历了爱人的背叛、四处寻找、杀人之心,又都遇到了“说得着”的人,又都弄丢了这个“说得着”的人。

刘震云简介

刘震云,1958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中国男作家、编剧。1982年,进入《农民日报》工作。1987年,开始在《人民文学》发表《塔铺》、《一地鸡毛》等小说作品。198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1992年,发表小说《一地鸡毛》。1997年,出版图书《温故流传》。1999年,创作《刘震云精品文集》。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里值得一读的94段话

又读了一遍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忘了这是第四遍还是第五遍读,与大家分享书中值得一读的94段话。

上部出延津记

1.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2.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3.事儿上占便宜拿不住人,有短处也拿不住人,下回不与他来往就是了。记得头一回和他见面,就被他说住了。

4.事不拿人话拿人呀。

5.有短处在人手里,一辈子别想翻身。

6.都说论理好,真论起理来,事情倒更难办了。

7.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8.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9.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10.所有人都生错了年头;所有人每天干的,都不是命里该有的,奔也是白奔;所有人的命,都和他这个人别着劲和岔着道。

11.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

12.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药也未必管用。

13.你生性老实,闷着头读书行,做官如在豺狼中行,怕是要吃人的亏。

14.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

15.在世上能找到一个“喷空”的伙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生有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6.原以为杀只鸡狗是件容易的事,真等一个活物到你跟前,让你立马结果它,杨百顺还真有些发憷。鸡狗虽被绑着,但它们喊叫;喊累了,不喊了,流着泪看你。刚开始杀时,杨百顺闭着眼睛,一刀就下偏了,反倒让鸡狗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儿罪。但啥事经不住时候长,三个月下来,天天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习惯成自然,心就硬了。一个活物刚才还在哭,一刀子下去,就不哭了,一个事情就了结了。这时杨百顺又想,世上万千的事,说起了结,还属这种了结快;别的事,一辈子也难了结。了结之后,倒生出些许快感。三个月后,如果活计不凑手,闲下几天,手反倒痒痒起来。

17.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

18.两个人中间加进一个人,事情就起了变化。

19.啥事得看人的内心。可世上啥最毒?就是人的心。人心毒不是说它狠,是说大家遇事都不往好处想,盼着事坏。

20.富贵贫贱如流水,富贵未必不烦恼,贫贱未必不是好夫妻。只要心气顺,吃口窝头也安然。

21.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

22.不怕人坏,就怕坏人也识字。

23.啥叫傻笑?就是笑得不明不白。

24.手闲着不会把人憋死,嘴闲着就把人憋死了。

25.平时说一千句坏话无碍,关键时候说人一句坏话,就把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

26.原来一件事,中间拐着好几道弯儿呢。

27.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28.你总不能说,你心里没忧愁。

29.凡人都有难处。

30.同来的往往有隔阂,过去相互不认识的,处着处着倒能成为朋友。

31.看着大家在一起染布,一起吃饭,其实各人揣着各人的心思。

32.手里有共同的活儿在干,大家倒把闲时的闲话和不对付给忘记了。

33.办事是熟人,一求人办事人就生了。

34.世上不怕别的,就怕相同的东西绞在一起;麻烦麻烦,就是相同的麻搅在了一起。

35.万事不能凑合,一凑合就乱了套。

36.有活儿干就不能叫累,没活儿干等活儿的时候,才叫累呢。

十一

37.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38.啥叫废话?说些已经过去的没用的事;啥叫有用的话?张罗些前面的有用的事。

39.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40.试着寻了几个,也没合适的。模样,脾气,相互是否说得来,单讲一条遍地都是,几样凑到一起就难了。

41.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寻的是人。

42.干活儿再累,也比找不着活儿强。

43.这种天作之合,许多人手谈了一辈子,也无遇到过;或许快接近了,又擦肩而过。手谈并不为个输赢,为输赢者皆是俗物,而为手拉手共同去一个过去没去过的地方。

44.杨摩西过去挑水时,街上从事五行八作的人,皆没拿他当回事;现在见他进了县政府,而且是县长老史看上的人;大家只知道他被老史看上,不知道老史又看不上他了;大家看杨摩西,又与过去不同。

45.更让人犯愁的是,遇到犯愁的事,满世界的人,没个商量处。

46.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47.咱自个儿啥都没有,就不能怪别人有苛求了;咱自个儿说不起话,就不能怪别人有言在先了。

48.啥叫悲呀?非心所愿谓之悲呀。

49.知道自个儿是谁,才能明白往哪儿去呀。

十二

50.做生意跟人说话,又与平日说话不同,平日说话照着自己的心思,做生意得照着别人的心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51.话多不一定能占上风,还看谁能说到理上。

52.面上求着别人,话上就得吃些亏。

53.本是一泡痢疾,蚂蚁般的事,最后拐了几道弯,变成了一头大象;本为图省事,反倒多花出去几十倍的工夫,几十倍的钱。

54.心里痒痒不光图个玩,而是比起琐碎的日子,舞社火有些“虚”。所谓“虚”,是一句延津话,就像“喷空”一样,舞起社火,扮起别人,能让人脱离眼前的生活。当年吴摩西喜欢罗长礼喊丧,就是因为喊丧也有些“虚”。如今天天揉馒头蒸馒头卖馒头,日子是太实了。正是因为太实了,所以想“虚”一下。

十三

55.世上的事,一多半是说不清楚的,只好清楚不了糊涂了。

56.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57.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十四

58.想发横财,先得黑了心。

59.等火车停稳,蒸汽之中,看到从火车上下来许多人,又从站台上上去许多人。成山成海的人,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山成海的人,自己竟一个也不认识。想起自己认识的亲人,一多半不亲;现在看到成山成海的陌生人,嘴里说着天南海北的话,或是着急上车的神色,突然都觉得那么亲切。

60.顺着你说的人,心里就是憋着坏。

61.就是把人杀了,也挡不住吴香香跟吴摩西不亲,跟老高亲。

62.不是喜“虚”不喜实,迄今他还在杨家庄跟老杨做豆腐。

下部回延津记

63.牛爱国已在部队待了两年,连队有一百多号人,天天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没交上一个知心朋友;与杜青海只见一面,就能说得来,可见能否成为朋友,不在相处的长短。头一场话说下来,两人竟说出后半夜,说到黎明,直说到宿营地吹起起床号,千军万马复活回来,东方涌出血样的红霞。

64.牛爱国从小说话有些乱,说一件事,不知从何处下嘴;嘴下得不对,容易把一件事说成另一件事,或把一件事说成两件事,或把两件事说成一件事。

65.不爱说话和没话说是两回事。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

66.爱不爱说话,原来也看跟谁在一起。

67.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68.女人不会生孩子是个短处,但曹满仓的老婆自己不当短处,别人也无可奈何。

69.戏里说的事,也是世上的事,怎么戏里说的,就比世上的事有意思呢?

70.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71.世上最难是厚道。

72.“懂道理的人,才跟他理论;这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个子丑寅卯,就为磨嘴?”

73.世上的事情,越是有人不让想,心里越想。

74.梦得多了,过去清楚的爹,面庞也渐渐模糊起来。白天细细想,也只能想出一个大概,爹的眉目、鼻子和嘴,被想成了一团麻花。原来一个人的面容,这么不经想。

75.人都说聪明人好,可嫁人,还是嫁个老实的妥当。这不是出门做买卖,是居家过日子。爹活了五十多岁,吃亏都在精人手里。你娘不就假装精?我这一辈子,就毁在她手里。

76.人一有偏向,中间自然有假。

77.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78.一个孩子被卖,本是一件大事;三十三年后孩子又回来了,也是一件大事;但卖孩子是三十三年前,三十三年前的大事,三十三年后,就成了“听说”。当年当回事的人,或走了,或死了,剩下的是一帮“听说”的人,也就无人把上辈子人的事当回事。不把三十三年前卖人的事当回事,三十三年后回来,也就没人当回事。虽也百感交集,到说起来,还是一段闲话。

79.现话也不是好找的,好话也不是好说的;或者说,没话找话不是件容易的事,专门找好话就更难了。两人本来无话,专门找来的话,就显得勉强;两人说不来,就无所谓坏话或是好话。如果坏话说不来,好话也不一定说得来。两人的心离得远,对同样一句话,就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是句好话,她听起来不一定觉得是好话。再说,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话?每天专门想好话,也想得脑仁疼。好话好不容易想出来,说出去,也不一定能说到人心上。好话说多了,自己听着都假。好话一开始听着入耳,天天说,对方就听烦了;这时好话就转成了坏话。

80.说话办事,一方总想着另一方,就没了自己的心思。没自己的心思倒没什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自己内心,而是为了给别人看,牛爱国突然觉得没了自己。自己没了,自己的心思也没了,那牛爱国成了谁呢?

81.原来世上还有怕是不怕,不怕是怕的道理。

82.胖子一般做事慢,性子也慢;瘦子走路急,性子也容易急。

83.世上烦的就是这些亲人。论起共事,用谁,都比用他们好。

84.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85.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86.世上的人千千万,到了走投无路之时,能指上的才有两个人,牛爱国不禁感叹一声。

87.自己心乱之时,原来并不适合找熟人,还是跟不熟的人在一起自在些。

88.当面说话和打电话是两回事。

89.啥事只要用心,不可能的事就能变成可能。

90.事情想不明白,人的忧愁还少些;事情想明白了,反倒更加忧愁了。

91.啥事看近点儿,事情倒能想开;看得长,心就更宽不了了。

92.就像一块伤疤,脱头一层皮的时候会疼,脱第二层皮的时候,伤疤已经快好了。

93.如今大家做事,都爱起大名头;听着名头大,饭店不一定大;如河北泊头的“老李美食城”,说是美食城,也就三间屋子,七八张桌子。

94.一个人换手机号码,就是要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割断。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步入正题。

“顶”是“相当”“抵”的意思。“一句顶一万句”的字面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一万句话。

但在这本小说的语境里,我觉得“一句顶一万句”的意思应是:那些有用的话,抵得上很多别的话。什么是“有用的话”呢?其实就是那些能解开心里的烦闷的话。

所以,所谓“一句顶一万句”,指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忧愁,一句知心的话,比很多别的话都有用”。

举两个小说中的例子吧。

比如老汪,他心中有忧愁(应是为那个开封的小媳妇),但这忧愁,他找不到人诉说。他给学生们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说恰恰是圣人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他老婆爱占小便宜,爱顺手偷别人的庄稼。老汪在东家老范家教书,他老婆竟偷老范地里的庄稼。有人跟老范说老汪的老婆是个贼。老范摆摆手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老汪听后,潸然泪下,说:“啥叫有朋自远方来呢?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对老汪而言,老范那句话,就是那句能解开他烦闷的知心话。

再比如杨百顺。他在县衙种地时,吴香香看上了他,想招他入赘。杨百顺无人商量,就去找老詹。老詹是个洋人,过去杨百顺拜他为师,他总和杨百顺说主。这次,老詹头一次以“大爷”的身份,跟杨百顺推心置腹地说了一些话。

杨百顺觉得老詹的话句句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不禁潸然泪下。

对杨百顺而言,老詹的那些话,就是能解开他烦闷的知心话。

曾经,我以为,小说中那几句关乎小说人物心结的话,是所谓的“顶一万句”的那句话。

凡事都有个“根”。一开始,人们都以为,找到了“根”,就能打开心结。

对杨百顺而言,他“嫁”吴香香之后,虽与吴香香没啥感情,但他和继女巧玲说得来,也有个安身的家。可在吴香香跟老高跑了之后,他什么都没了。孩子丢了,家也没了。

他本想杀了这对狗男女,但看到他们恩爱的样子,又觉得杀了他们也没用。他一直想不出来,当初吴香香与老高通奸时,是被他哪一句话打动了。这句话,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可就算他找到了吴香香和老高,他也“找不到”那句话。

老詹留下一张图纸,背后写着“恶魔的私语”。杨百顺在下面写:“不杀人,我就放火。”我想,这应该是他在车站见到吴香香和老高后写的。因为不能杀人,也无人倾诉,只能把心中的愤恨写在图纸背后,就当是说给老詹听了。老詹带着他的恨和委屈死了,他比老詹好点,最起码还有个“死鬼朋友”可以倾诉。

巧玲5岁,跟着后爹去找娘亲时,被人贩子拐到了山西,被卖到了老曹家,从此改名叫曹青娥。她18岁时,爹娘被老韩忽悠,把她嫁给了牛家庄的牛书道。

她过得不幸福。有一年,她和牛书道吵了一架,便要离家出走。那时,她怀着孕,挺着大肚子。她先去厨房做了饭,吃了才上路。当她做饭的时候,牛书道正在睡觉。她怕黑,没人心疼。她怀着孕离家出走,没人拦着。

后来,牛书道先她而死。入土后,曹青娥坐在地上哭。众人劝她,她说:“我不是哭他个龟孙,我是哭我自己。我这辈子,算是毁到他手里。”

她38岁时,去延津找过后爹吴摩西(杨百顺改过几次名字,她小时候认识他的时候,他叫吴摩西),但没找到。她便去开封找拐卖她的老尤,她觉得老尤是所有这些事的病根。她特别想问问老尤,卖她得的那十块大洋用在了什么地方。

不过,茫茫人海,哪里能找到老尤?

杨百顺和曹青娥的心结,都是一辈子也没有解开。

原来,事情的“根”,是很难知道的。

其实,就算知道了,也不能解开心结。关于这一点,我想作者在写银匠老高时,就已经有很明显的暗示了。老高爱说三句话,第三句话是“要让我说,这事儿从根上起就错了”。

作者写道:“经老高说过的事,十件有九件半,从根上起就有毛病。既然从根上起就有毛病,事后说它还有啥用呢?”

所以,能解开心结,扫除心中忧愁的,并不是弄明白事情的“根”。

能排解心中忧愁的到底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知心的话。

巧玲还在延津时,和娘不亲,和后爹说得着。

他俩你一句我一句

每隔十天,后爹吴摩西都会去白家庄拉面,巧玲每次都跟着他去。她怕黑,天黑时,她就钻到被窝里,让后爹把被窝扎上口。

一次。吴摩西和吴香香吵架,他离开家门,夜里睡在货栈的稻草堆上。

巧玲来了。他问:“你不是怕黑吗?怎么跑这么远来找我?”巧玲哭了,说:“我想你了。明天该去白家庄拉面了。”他潸然泪下,拉着巧玲的手回了家。

杨百顺临终前最挂念巧玲,他有句话,想让孙子带给巧玲。巧玲,也就是曹青娥,她临终前最挂念后爹吴摩西,也就是杨百顺,她似乎也有什么话想告诉他。

可见,生死关头,事情的“根”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人们挂念的,不过是最知心的那个人。经心活了一辈子,不过就想有个知心的人,在烦闷的时候,能说说心里话。

牛爱国是曹青娥的儿子,他的人生也很不顺。他老婆庞丽娜跟人跑了两次,他心里一直很烦闷。后来,他遇到了章楚红。章楚红想和他私奔,他答应她后,她说她有一句话,等见面时再告诉他。

可他是个胆小的人,再也没敢找章楚红。正巧那时曹青娥病重垂危,他便回到了老家。曹青娥临死前,似乎是想联系到后爹吴摩西的后人。为了知道娘临死前想说的话,牛爱国踏上了寻找的路途。

他从山西找到了河南延津,又从延津找到了咸阳。一开始,他是为了娘才去找的。后来,他才明白,他此番寻找,既不是为了娘,也不是为了姥爷,而是为了他自己。

他的人生太苦了,但他一直把心里的苦压抑起来,不去想它。在寻找的过程中,杨百顺的孙媳妇提醒了他一句,她劝他别找了,就是知道了过去的事,也解不开他的烦闷。他这才慢慢明白自己的心思。

望着月亮,他想起了章楚红。原来,章楚红那句还没说的话,才能打开他的心结。

他去泊头找章楚红,却发现她早已去了别的地方。去泊头之前,他很想知道章楚红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可如今他明白,就算找到了,那句话也变味了。

就像杨百顺想知道老高对吴香香说了什么,曹青娥想知道老尤拿十块大洋买了什么一样,知道过去的话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最重要的是,他要告诉她什么。

曾有两个人开导他“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句话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态度,就是说人要往前看,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烦忧。

他有一句新的话,要告诉章楚红。他一定要找到她。

虽然小说到此就戛然而止了,但我们知道,他想对章楚红说的那句话,肯定也是一句“顶一万句”的知心话。

一句顶一万句经典语录刘震云

1、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2、“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

3、我不是说这事,是说这理。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4、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5、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6、“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7、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8、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9、“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

10、“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你只给我说了一件事,我如何去断八件事呢?”

关于本次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和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顶一万句”的是哪句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