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刚子seo 日期:2023-11-03 点击数: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社会道德问题 ,以及当今社会出现了哪些道德问题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道德是做人的心理底线。法律是做人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一种自我约束。法律是带有强制性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愿意讲道德的民族。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事实证明,只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下,社会的道德水准才是最高的。如果做不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道德就是空谈,就是说假话。道德就会成为一种欺骗的道具。
可能会出现只有法律没有道德的社会,但不会出现只有道德没有法律的社会
1,道德由人类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决定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比如古代因为女子地位低下才出现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和嘲笑的,
但道德是人类一直都有的概念,不可能出现只有法律没有道德的社会,道德一直存在,不同的人对道德的理解不同。
2,道德不是强制性的,法律是强制性的
法律在古代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的,为了让统治者更好的剥削劳动人民而制定的
而现在的法律是为了维护人的利益和社会安定而制定的。
没有法律的话,整个社会都会一团糟,敲诈勒索杀人放火什么事都会出来,所以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法律,只有道德
现阶段我国道德领域之所以出现和存在上述令人忧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转型期“综合症”,也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病。转型时期的特点是新旧体制交错并存但又都处于不完整状态,旧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新体制羽毛未丰,这样就造成许多漏洞、空隙和矛盾,给各种不正之风和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因而腐败现象滋生,犯罪活动增加,历史沉渣泛起。
第二,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市场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也是促使人们观念发生积极变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它的强烈的利益驱动机制又容易剌激人们对私利的追求,它的主体多元特征容易助长个人主义倾向。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会助长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
第三,对外开放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但是,门打开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乘机而人,从而腐蚀和毒害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西方敌对势力会利用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大肆宣传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宣传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如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性解放思潮等,也会对一部分社会成员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实践证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重视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主要是:第一,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拜金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金钱至上的道德观念。16~17世纪,英、法、意、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商业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国家狂热地追求金银货币,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由此产生了拜金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金钱不仅变得万能,而且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们的行为、社会生活和人的价值,都是以金钱来衡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金钱关系,拜金主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享乐主义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人的生理本能的要求作为生活目的,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利己”的,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物质生活享受。享乐主义是一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它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剥削阶级的腐朽性和没落性在人生观上的反映。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的特殊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把整体利益看作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损人利己、惟利是图,一切言行以个人利害得失为转移,是一切个人主义者的共同表现。显然,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一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是私有制社会普遍流行、影响最大的一种人生观。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的最后形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也随之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违背的。近年来,在一些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又有所滋长。所谓“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的争辩,就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金钱至上、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在一部分人中大行其道。他们缺乏社会主义信念,不讲奉献,只求索取,把政治看成是空的,把理想看成是软的,而把权力看成是硬的,把钞票看成是实的,所以要抛弃空的,不谈软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有的人甚至把理想和前途看成是“有利就想,有钱就图”。一些人对真善美和假恶丑分不清,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辨不明,因而世俗的、丑陋的、感官的东西仍有市场,而高尚的理想和人格常遭贬抑和嘲笑。一些人对高尚的精神总是持怀疑、猜忌的态度,总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雷锋精神是一阵风,三月里来四月里去”。第二,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见利忘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法律,弄虚作假,坑害国家和群众。惟利是图,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劣当优。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假医药品,冒牌香烟、冒牌名酒、冒牌名优农副产品,劣质家用电器、劣质化妆品、劣质生活日用品等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使人民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三乱”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又一突出表现。一些地方和部门巧立名目,违反规定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把职责规定的、自己应该干的业务变成收费项目。比如违反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规,向中小学生乱收费: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使农民不堪重负;在国道、省道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第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第四,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一些国家机关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现象严重。在开展正常的业务或公务活动时吃拿卡要,专权刁难。有的人公开收受、索要礼物,还有的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私利的筹码,还有的人为自己要名位、要待遇,甚至跑官要官买官。近年来,卷入贪污受贿这一罪恶深渊的公务人员越来越多,涉及面越来越大,包括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这样的高级干部也卷入其中。一些贪污受贿分子,为了实现日益膨胀的贪欲,竟然发展到了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不惜冒各种风险的地步。贪污受贿数额达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大案要案屡见不鲜。腐败分子虽然只有极少数,但影响极坏,它败坏了党和社会风气,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愚昧落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我们应该看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而且会危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道德领域之所以出现和存在上述令人忧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转型期“综合症”,也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病。转型时期的特点是新旧体制交错并存但又都处于不完整状态,旧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新体制羽毛未丰,这样就造成许多漏洞、空隙和矛盾,给各种不正之风和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因而腐败现象滋生,犯罪活动增加,历史沉渣泛起。第二,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市场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它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也是促使人们观念发生积极变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它的强烈的利益驱动机制又容易剌激人们对私利的追求,它的主体多元特征容易助长个人主义倾向。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会助长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第三,对外开放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但是,门打开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乘机而人,从而腐蚀和毒害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西方敌对势力会利用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大肆宣传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宣传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如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性解放思潮等,也会对一部分社会成员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实践证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重视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媒体报道的确实不少,我们就列举几个特别的例子:
一,2013年9月,临沭县一七旬环卫老太被自己十六岁的嫡亲孙女踩胳膊、揪头发,当街殴打。值此时,亲情被暴力打破,道德被野蛮冲撞。据了解,其父早年因偷盗入狱,其母与奶奶因钱财经常爆发冲突,这可能导致了她心中积攒了更多的愤怒、自卑以及攻击性。
二,2011年《扬子晚报》的报道:儿子哭闹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掐住母亲的脖子、扯母亲的头发。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得向儿子屈服。
三,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四,2014年2月2日晚,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患儿家属将当日值班的医生打伤,事发后警方认定肇事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将其行政拘留3天。
据了解,事发前一天,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为病毒感染,初诊医生为患儿开了口服药。但2日晚7点左右,夫妇二人见孩子没有好转再次复诊。“当时值班的曾医生解释,病毒感染周期约为一周,发热大概持续三天左右,并嘱咐继续观察、吃药,还为孩子补充了感冒药和退烧药。”麻副主任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急诊医生完全按诊疗规范诊治,并耐心解释。没有给孩子打针是为防止抗生素滥用,完全是出于对孩子健康考虑,可家长却不理解,认为医生对孩子不负责任。随后,患儿父亲荣某将处方单甩到曾医生脸上,并多次出拳猛击医生头面部。
迈进现代社会,“道德良知”不能缺失现代社会治理中,政治精英、制度学者容易强调制度建设及其功能,这是对的,没有制度和法治,国将不国,但制度治理不是唯一的。我们在强调大力发展外在制度性规范建构的往往忽略了现代人的内在心灵秩序问题。
转型期人们的心灵秩序往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现代化带给人们诸多物质满足的也带来了某些心灵秩序的“碎片化”和“无意义感”,个人的无意义感、无归属感、无认同感、孤独感,是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葛晨虹提出伦理思想史上三问:什么是好生活?为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当成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仿佛我们更关心“应该如何行为”而不是“成为怎样的人”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规则功利主义导向的世界,往往使人忘记了人性的高贵、人的美德的意义,丧失了人的精神家园,沦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物化”的“单面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片面“物化”的发展忽略甚至放逐了精神家园、意义价值和人性的追求,社会出现大量道德问题,也因此人们把由现代“物化”生活模式、规则功利主义而发生道德社会规导的局限,称作“现代性的道德困境”。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构,人际关系建立在了一种非血缘、陌生人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交往活动不再囿于亲缘范围而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公共交往。陌生人交往或现代公共生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友爱德性即公共精神的普遍化,其中就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友爱和他人意识、责任意识。而在市场化大潮下,原有血缘关系社会基础和精神文化被冲破后,新的契约关系和适应陌生人际的公共精神还未准备齐备,这就容易出现“道德冷漠”、“低信任度”等等社会道德问题。以道德冷漠为代表的转型期道德困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公共精神”或者“公共社会德性”。也就是说,现代公共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人际相处,需要更多的他人意识和“共在”意识,需要更多的对他人、陌生人的尊重和友爱,即需要道德公共精神来调整。外媒对“中国人的分析报告”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这类分析报告虽然不全面,但也不失深刻,触及到中国人公共精神、他人意识、友善能力方面一定程度的缺位。
我国一直在倡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其本质也就是道德的重塑。然而,我国在努力打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时候,在个人道德、家庭道德方面的力度往往差强人意。殊不知,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整体,同理,社会公德也是由个体的“个人道德”所组成的。我们不能单单注重于宏观的社会公德,而忽略较为微观的个人道德。所幸,我们的公众总体是文明的、有道德的。在殴打事件中,有为数众多的人前去劝阻,甚至有人甘于以暴制暴来抵制不道德。但对于情节恶劣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运用法律约束、心理辅导、道德引导等方式加以教育。毕竟,决定一只桶的容量,关键取决于最短的一块。不能让个别个体道德的缺失毁掉社会公德的美誉。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进入系统治理、制度治理的语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简单陷入“唯制度主义”单向解读中。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与现代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言,仅有物质不够,仅有制度也是不够的,要想建立真正公平而和谐的社会,在制度正义、依法治国基础上,还需要社会德性、公共德性和人性良知作为重要补充。社会秩序应该是制度法制规则秩序加上“心灵道德秩序”、“他人意识”和“公共精神”。
资料来源——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817/c49150-27472440.html
新民网(中共上海市委):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9/07/21814623.html
中新网(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10-31/3426930.shtml
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14-02-06/075929402019.shtml
1、失去中国五千年积累的道德传承;2、对外来所谓文化崇拜;3、不知道道德是生命根本基因;4、没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5、不懂中国文化不认中国文化不用中国文化。6、道德和文化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定义完全不明不清。7、对老子道德经注释解读应用境界层次不明。8、真讲道德受到大笑之,层层堵截。9、人文环境受到破坏。10、道德只浮在表面形式宣传,没落实到实处等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