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学术百科

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客服电话:

咨询邮箱:

学术百科

gps论文 gnss测量技术论文

作者:刚子seo 日期:2023-11-03 点击数: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gps论文 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gps论文 以及gnss测量技术论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gnss测量技术论文

GNSS测量是用接收机与天线组成的测量系统,我整理了gnss测量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gnss测量技术论文篇一

GNSS测量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GNSS城市测量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城市CORS系统建设、城市GNSS网建设、城市GNSS RTK测量、城市GNSS高程测量等,本文主要就这几方面的技术应用作了简要应用分析。

关键词:GNSS;CORS系统;控制网;RTK测量;高程测量

Abstract: GN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ity CORS city GNSS network construction, city, city GNSS RTK measurement of GNSS height measure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briefly applied analysis.

Key words: GNSS; CORS system; control network; RTK measurement; height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的应用,导致传统测量的布网方法、作业手段和内外作业程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城市测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点。在用于大地定位时,测站间不要求互相通视,无需造标,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一次观测,可以获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内容包括城市CORS系统建设、城市GNSS网建设、城市GNSS RTK测量、城市GNSS高程测量等,适用于城市各等级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变形测量和地形测量等。GNSS技术将以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为城市建设服务,快速、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测绘保障。

一、城市CORS系统建设

GNSS技术已在国内导航、定位、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个城市只应建设一个城市CORS系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系统建设不但要满足城市测绘部门对定位的需求,还要综合考虑地震、气象、土地和其他行业对系统的需求[1]。具体实施可根据城市和经济发展情况可以一次建设完成,也可分期建设,城市CORS系统作为城市重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一,首先要满足城市对空间定位的不同服务需求。

城市CORS网的布设不同于城市常规GNSS网的布设,常规GNSS网的边长一般较短,而CORS网站间距离可根据系统功能设计而适当加长。下表1列举了部分城市及地区已建成的CORS网平均边长。

表1部分城市及地区CORS网

根据对部分城市及地区已建成的CORS网平均边长的统计和分析,制定了城市CORS网的平均边长为40km这一指标。为了满足CORS系统厘米级的实时定位服务精度。在具体布设中可以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建设应用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CORS站密度。但是相邻CORS站最长间距不宜超过80 km。由于地壳形变、自然灾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原因,可能导致城市CORS站站址的不稳定,应定期对CORS网进行坐标解算,解算周期不应超过一年。CORS站坐标的平面位置变化不应超过1.5cm;高程变化不应超过3cm。当CORS站坐标的变化量不符合规定时,应分析原因,并应及时更新CORS站坐标或另选新站。对于地面沉降严重的区域,可另行制定高程变化的变化量限值。

二、城市GNSS控制网建设

GNSS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城市首级GNSS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GNSS网可逐级布网、越级布网或布设同级全面网。GNSS网布设特征:如果某GNSS网由n个点组成,每点的设站次数为m,用N台GNSS接收机来进行观测时,观测的时段数C:C=n﹒m/N一个时段中用N台GNSS接收机来进行同步观测时,可组成非独立的基线向量数:N(N-1)/2,所以该GPS网中共有非独立的基线向量数:J总=C﹒N(N-1)/2每个时段中可测定的独立基线向量数为N-1条,故在该网中独立基线向量数总数为:J独= C﹒(N-1)

在由n个点组成的GNSS网中只需要有(n-1)条基线向量就可以确定这n个点的相对位置(如果其中有一个点的坐标是已知的,就可以确定其余n-1个点的坐标)。该GNSS网的必要基线向量数:J必= n-1网中实际测定的独立基线向量数为C﹒(N-1)条,所以,网中的多余基线向量数为:J多= J独- J必= C﹒(N-1)-(n-1)举例:某GNSS网由80个点组成,现准备用5台GNSS接收机来进行观测,每个点重复设站为4次。则全网的观测时段数C为:C=n﹒m/N=80×4/5=64全网共有基线向量数:J总=C﹒N(N-1)/2=64×5×4/2=640条

网中独立基线向量数为:J独= C﹒(N-1)=64×4=256条。GNSS网的必要基线向量数:J必= n-1=80-1=79条。网中的多余基线向量数为:J多= J独- J必= 256-79=177条。三、城市GNSS RTK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RTK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和网络RTK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已建立CORS系统的城市,宜采用网络RTK测量。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有一些通信信号较弱或覆盖不到的困难地区,无法实时进行单基站RTK和网络RTK测量,现场可以采用后处理动态测量的模式进行RTK测量。单基站RTK测量的基准站设置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基准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业半径和效率。若基准站选择不当,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和无线通讯信号传播质量无法保证。该基准站支持的所有流动站都不能顺利作业,或者造成基准站频繁迁站,影响工作进程。基准站的设置要与当前作业方式匹配,还要与流动站的模式匹配。

静态GNSS控制网测量可以通过基线精度、重复基线差及环闭合差和平差等作业过程对成果进行检验;RTK测量每个测设点都是相互独立的,点与点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因意外产生的粗差无法发现[2]。为提高RTK测量的可靠性,保证仪器各种设置正确,测量过程中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已知坐标点进行测量校核,以检查用户站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坐标转换参数的准确性。

利用已有RTK测设的控制点时,应进行坐标或几何检核。对已有的RTK控制点,可以作为RTK测量时的校核点,也可以作为同等级布设的控制点。该校核点如果要作为控制点使用时,应与新布设的控制点统一。统一进行控制点间的边长、角度以及坐标检核,应达到精度要求。RTK测量的精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载波相位进行测量具有多值性,初始化过程中各种误差以及数据链传输过程中外界环境、电磁波干扰产生的误差的影响,可能导致整周未知数解算不可靠。RTK测设点间的相互独立,与传统测量强调的相邻点间相对关系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四、城市GNSS高程测量技术及实例应用

GNSS高程测量按作业过程应分为高程异常模型的建立、GNSS测量和数据处理。高程异常模型可利用已有模型。高程系统中最常用的有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参考基准面)和正常高系统(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参考基准面)。我国使用的高程系统是正常高系统。采用GNSS测量技术测定地面点的高程是以地心坐标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的大地高H,大地水准面和似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有一个高度差,分别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N和高程异常ζ。大地高H、正高Hg和正常高Hγ之间按下列公式计算: H=Hg+NH=Hγ+ζ如果能够比较精确地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异常,则用GNSS测量方法可精确测定地面点的正常高。

gnss测量技术论文篇二

GNSS静态测量技术要求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常用规范中有关卫星定位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并对各规范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GNSS静态测量GNSS测量常用规范GNSS技术要求比较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全球性、高效率、多功能、高精度的特点。卫星定位静态测量其定位精度高达10-6~10-7,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控制网的建立。有关卫星定位测量(以下简称GNSS测量)常用的规范较多,各个规范分别从相应的专业标准制定了详细的GNSS测量技术要求,使GNSS测量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就常用规范中有关GNSS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一些比较与分析:

1、坐标系统

满足测区内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是建立或选择平面坐标系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准则;而确定控制网的位置基准则是GNSS网基准设计的主要问题,可根据测区的地理位置、平均高程来选择适宜的坐标系统。GNSS测量所获得的是空间基线向量或三维坐标向量,属于其相应的空间坐标系(WGS-84坐标系)。规范要求应将其转换至国家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分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建筑施工坐标系等其他独立的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时通常应具备坐标系统相对应的参考椭球及基本参数、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的投影面高程及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起算点的坐标和起始方位角以及纵、横坐标加常数等。

2、精度分级和技术设计

GNSS网精度指标通常采用相邻点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公式:来衡量,GNSS网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其理论值。按照精度和用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简称《GNSS国标》)把GNSS测量的等级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并按相邻点基线向量中误差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来衡量相应级别的精度。而其它规范则是采用传统的三角形网按边长和精度来划分等级,用最弱间接边的相对中误差来衡量精度。相比较而言,前者较抽象,后者虽然较直观,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的GPS随机软件中给出的却是直接观测边的精度。技术设计是为了得到最优化的布测方案,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GNSS网的目的、精度要求、控制点的密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测区已有测量资料等,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并按照优化设计的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规范要求:GNSS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各同步图形之间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避免出现自由基线。因为自由基线不参与构成几何闭合图形,不具备检查和发现观测成果中粗差的能力。限制最简独立环的边数是为了避免基线误差互相掩盖,含较大误差的边不能被有效地捡出,从而导致网的可靠性降低。要求对独立观测边构成的同步环和异步环进行闭合差检查,是为了检查观测质量、评定精度。

3、选点、埋石

如果点位不符合GNSS测量要求,将引起失锁、周跳、多路径效应误差,GNSS观测中的粗差及劣质观测值就增多。首先要求测站点的顶空开阔。由于GNSS卫星信号本身很微弱,所以GNSS测量选点时还应注意:避开周围的电磁波干扰源以保证GNSS接收机能正常工作;限制卫星高度角以减弱对流层的影响;远离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规范要求应先进行图上技术设计和优化,并进行精度估算,最后再按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落实,对符合要求的旧有的控制点要充分利用。对GNSS点的标石和标志的埋设要求稳固,以易于长期保存、利用。

4、GNSS观测

GNSS接收机应在检定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其标称精度应高于相应等级GNSS网的规范要求。由于双频接收机采用双频改正技术,可以很好地消除电离层折射误差的影响,所以基线边较长或等级较高的GNSS网采用双频接收机观测,精度提高尤为显著。为保证GNSS网中各相邻点具有较高的相对精度,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直接观测基线。

各规范还对卫星截止高度角、同时观测的有效卫星数、时段长度、数据采样间隔率、PDOP值以及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目作了具体的规定。

随着卫星高度的降低,卫星信号接收的信噪比随之减小,对流层影响加大,测量误差也随之增大。各规范一般都要求卫星高度角不低于15°,这样可以在简化模型条件下保证所需的测量精度。

规定有效卫星数是因为同步观测的卫星越多,多余观测量就越多,成果精度也相应地提高。

观测时段长度和数据采样间隔率的限制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数据量,从而有利于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周跳的探测。

PDOP值的大小与观测卫星在空间的几何分布有关,限制PDOP值是为了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段,从而获得高精度的观测值。

有别于其他规范的重复设站数的规定,《工程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工规》)则提出了“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的根本都在于增加多余的观测基线。通常作业中,按仪器的标称精度约有3%~5%左右的闭合差不合格,有了多余基线,那么就可以舍去不合格的基线,从而保证网的观测质量。对于GNSS观测时间的确定,笔者在作业中发现,GNSS卫星信号良好的时候,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城市四等和一级GNSS测量时,由于其边长相对较短,观测时段分别采用30~40分钟和20~30分钟是可行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成果资料

GNSS测量是基础性的测量成果,应长期保存,工作完成后,应提交完整的成果资料。包括:任务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情况、仪器检校记录资料、点之记、外业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技术总结、检查报告、设计网图、观测网图、数据处理用图、成果图、坐标等成果资料及说明以及以上资料的电子文件光盘。

以上仅就常用规范中有关GNSS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了一些浅显的比较与分析,在进行GNSS静态测量时,我们应根据项目的特点、精度和密度等要求,依据合适的规范进行设计、施测,以充分发挥GNSS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测绘出版社,2009。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李征航、黄劲松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车辆gps管理论文】gps车辆管理系统

GPS作为车辆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重要的在于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于整个体系中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车辆gps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车辆gps管理论文篇一

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

【摘要】GPS监控技术便是深化车辆管理的有力武器之一。本文论述了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内容。

【关键词】GPS;监控技术;车辆管理;内容;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需求量与日俱增,在推动经济稳步上升、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的也给车辆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这一状况,车辆管理部门必须深入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采用先进的车辆管理设备与技术,创新车辆管理模式,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GPS监控技术便是深化车辆管理的有力武器之一,在此笔者针对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作如下论述。

一、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新增车辆的数量十分惊人,如此庞大数量的车辆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才能保证车辆安全,提高车辆使用效益,减少空载率。目前,车辆管理还处于分散、动态的状态之中,由于车辆的操作通常在瞬间完成,存在风险性,因而车辆管理的工作量繁重,管理难度大,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设备和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车辆管理人员的缺乏,驾驶人员责任心的缺失,也给车辆管理增添了难度,现有的车辆管理人力资源几乎已无潜力可挖。采用先进的车辆管理设备与技术势在必行,创新车辆管理模式,提高车辆管理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是车辆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交通压力大、管理任务重、车辆管理人员少的现状,车辆管理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思维来积极应对挑战,从内部管理方面寻找突破口,依靠先进、科学的设备与技术来全面推动车辆管理水平的提高。GPS监控技术的技术条件十分成熟,将其应用于车辆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的管理不善局面,进一步深化车辆管理,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内容

GPS监控技术应用于车辆管理中能够通过建立GPS监控系统来深化车辆管理,GPS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通讯网络、车载机三个部分,其中监控中心作为GPS监控系统的核心,主要承担监控数据的收发、处理、统计、监控及存储,通讯网络是交换数据的途径及载体,而车载机是被监控车辆的终端设备,主要承担车辆状态信息的监控和收发。

(一)GPS监控技术的特征

GPS监控技术主要具备科学化调度、精益化管理、本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四项特征,其中科学化调度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定位调度车辆,实时监控车辆,准确掌握被监控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在提高车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及运输的快捷;精益化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掌握车辆的实时状态信息实现对被监控车辆与人员的科学管理,可以限定车辆行驶的区域,如果所管辖车辆超过允许的区域,GPS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提醒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注意,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在线查询功能掌握所管辖车辆实时的位置、速度等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管理;本质化安全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借助车载机、通讯网络和监控中心实现对出现安全事故的车辆的及时控制,及时联系110为被盗、被劫的管辖车辆报警,从而保证管辖车辆的财产安全和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信息化服务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为驾驶人员提供交通情况、修理厂、加油站、开会通知等多种信息服务,并可随时查询车辆信息记录。

(二)GPS监控技术的功能

1.车辆管理

在传统的车辆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人为的跟踪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成效不高,无法满足车辆管理的相关需要。GPS监控技术的使用,能够随时随地的显示行驶车辆的具体位置,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车辆显示对该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判断。与此GPS能够对同一地区的车辆进行同步监管,这种监管方式在节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管理效率。在车辆的长途运输中,通过GPS监控技术,能够对车辆运输中的形式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跟踪,以此来保障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2.路线导航

在车辆管理的过程中,出行路线的确定,不仅关系着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关系着车辆的正确行驶。在车辆导航中,对出行路线进行有效规划,是整个系统的功能之一,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与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的规划需要结合驾驶人员的出发地点击目的地,GPS根据对车辆的行驶路线,及时监控、跟踪,以此来反映车辆的实际行驶状况。与此在形式路线选择上,GPS还能结合着车辆所在地的实际状况,为车辆选出合适的行驶路线,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

3.紧急救助

车辆在日常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在面对这些紧急状况的过程中,驾驶员习惯使用手机进行求救。面对手机信号不好的地段,不仅会延误营救时间,同时还会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GPS监控系统的运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情况。驾驶员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及时按下紧急按钮,发出紧急求助信息。监控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发现驾驶人员的求救信息后,通过GPS监控技术对车辆所在地进行及时定位,依据车辆所在地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最优援助方案,在节省营救时间的还能保障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总结

GPS监控技术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车辆管理的管理质量,还能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基于GPS成本较高,很难普及到车辆管理中。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大GPS监控技术的研究步伐,在保障监控质量的还能降低使用成本,使其普及到车辆管理中,在提高管理质量的还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 GPS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材料与电子技术, 2010,(4): 26-31.

[2]吴成华.GPS监控系统在车辆安全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1(6): 52-53.

[3]前进. GPS运输车辆管理系统方案解析[J].物流与供应链, 2011,(1): 98-103.

[4]陈勇,郭丽.车辆管理中GPS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5): 105.

[5]吴东.浅析车辆使用GPS卫星定位对车辆管理所产生效益[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19): 19-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车辆gps管理论文

论文标准格式

注:纸型:16K上、下、左、右页边距:2厘米

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装订线:0.5厘米

××××大学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学号: 01000076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20××年××月××

××××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大学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大学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

答辩情况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正确基本

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

回答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

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月日

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

ABSTRACT

(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黑、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Key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黑体、顶格)

(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

目录

(三号、黑体、居中、目录两字空四格、与正文空一行,举例如下)

1 GPS控制网的建立……………………………………………………………………1

1.1概述…………………………………………………………………………………1

1.2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2

1.2.1概述……………………………………………………………………………2

1.2.2作业依据…………………………………………………………………………3

1.2.3 GPS控制网设计的一般原则……………………………………………………4

1.2.4 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6

1.3 GPS测量的外业工作……………………………………………………………9

1.3.1 GPS相对定位的作业模式……………………………………………………10

1.3.2 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10

1.3.3 GPS外观观测…………………………………………………………………14

1.4利用SOLUDTION软件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和平差……………………………16

1.5 GPS控制网的技术总结和成果汇总……………………………………………16

1.5.1技术总结………………………………………………………………………16

1.5.2成果汇总:见附表………………………………………………………………17

1.6 RTK测量原理及应用……………………………………………………………17

2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设计……………………………………………………………19

2.1概述………………………………………………………………………………19

2.2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设计…………………………………………………19

3 GeoStar软件实际应用………………………………………………………………26

3.1 GeoStar软件特点和功能简介…………………………………………………26

3.2 GeoStar软

上面举例说明,论文给事末模板,各行各业各个专业学校都有其自身的格式要求,具体要求具体对待

毕业论文汽车导航

上传附件了,自己吧,连接在后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摘要:随着私人汽车在中国的普及,车载导航仪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车载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的研究无论是从方便驾驶员出行,提高运输效率,优化城市交通,还是在改造与提升交通管理系统上,都对现代的交通道路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本论文介绍了车载导航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GPS车载导航系统的组成、功能、实现过程、路径规划算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并以MaoInfo为工具,在路径规划系统中实现了地图的基本操作。本文重点研究了车载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问题。综合考虑并比较了多种最短路径的选择算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来自cang.baidu.com/=http://www.jiaoyuda.com/biye/

关键词:GPS GIS车载导航系统路径规划 Dijkstra算法

ABSTRACT

With thepopularization of private cars in China,the navigatorsbecame the daily life of the necessary tools. The car's navigation system pathplanning research whether from convenient drivers travel to improve transportefficiency and optimize the urban traffic, or in the reform and improve trafficmanagement system, all the way to modern traffic plays a very importantinfluence, and it is by society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the attention andsupport.

This paper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ar's navigation system and researchstatus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he realizationof the whole system are demonstrated in detail in this thesis. The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ory is introduced.By using MapInfosoftware as a supporting platform, basic operation of map are realized. Thealgorithms of Route Plann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ink over and comparemany shortest path algorithms and present a improved algorithm based on theoriginal Dijkstra algorithm in this thesis. It saves memory space and increasesefficiency.

Keywords: GPS GIS Vehiclenavigation System Route-Planning Dijkstra algorithm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GPS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1

1.1.1GPS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2

1.1.2GPS导航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2

1.2研究内容及安排...........................................................................................3

1.2.1研究的内容...........................................................................................3

1.2.2本文的安排...........................................................................................4

第二章GPS车载导航系统的结构与关键技术......................5

2.1车载导航系统的发展...................................................................................5

2.2车载导航技术的总体结构和关键技术.......................................................5

2.2.1车载导航系统的总体结构...................................................................6

2.2.2车载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6

2.3车载导航系统结构分析及功能要求...........................................................7

2.4系统的功能要求...........................................................................................7

第三章路径规划的分析及设计.................................9

3.1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的设计.......................................................................9

3.1.1导航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9

3.1.2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的设计原则.....................................................10

3.1.3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实现.........................................11

3.2导航电子地图中道路网络的拓扑生成方法.............................................12

3.2.1导航电子地图中道路网络的模型与储存.........................................13

3.2.2折线道路网络的拓扑生成法.............................................................14

3.3路径规划的分析及设计.............................................................................16

3.3.1路径规划的基础算法.........................................................................16

3.3.2限制搜索区域的路径规划算法.........................................................20

3.3.3基于分层道路网络的分层路径规划算法.........................................22

3.3.4限制搜索区域的分层路径规划算法.................................................24

第四章路径规划的优缺点分析................................25

4.1算法的实验结果.........................................................................................25

4.2算法实验结果的比对及优缺点分析.........................................................26

第五章结论...............................................29

5.1论文小结.....................................................................................................29

5.2路径规划系统的展望.................................................................................29

致谢...................................................31

参考文献...................................................33

关于本次gps论文 和gnss测量技术论文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