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客服电话:

咨询邮箱:

论文投稿

院士是博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作者:乾乾论文 日期:2023-07-10 点击数:

今天为大家带来关于院士是博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分分钟起飞相关的知识讲解,以下是小编整理归纳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本就是“万里挑一”,若能成为院士的博士更是“光宗耀祖”, 能有一个院士的博导,好处当然是大大的!

  有院士当导师,本身就进去了普通人难以触及的更高圈层。 我国的院士头衔,基本就是中国科学届的巅峰头衔。

  能当上院士的,往往需要在业界有巨大的贡献,基本上都是很多领域的开荒者,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农平,瑞金内分泌代谢科的创始人陈家伦,在国际上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王振义院士。

  中国目前所有的院士加起来总共也就两千不到,而近两年疫情,就算不了解的同学看院士逝世上微博热搜的频率,也会知道陆陆续续有很多院士离开了我们。院士本来就屈指可数,能成为院士的学生也凤毛麟角。

  博士的同学是博士,院士的朋友也是院士,院士的学生也很大概率是院士。除了院士本身,围绕在院士身边的牛人也会大大拓展你的学识和眼界。

  能进入院士团队本身就是对自身科研实力、学习能力、工作态度的一种肯定。 如果说其他的普通博导、硕导还能靠狗屎运上岸的话,院士团队精贵的名额基本没有这种可能。

  据笔者了解,如果是读博时导师已经为院士,那么能拿到名额的学生就不仅仅是科研实力了,往往外在形象、家庭背景等也是一等一的优秀。

  博导是院士,就像是从山顶起飞,站得高、看得远,先天带有顶峰思维。

  做科研,最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方向,而不同研究团队的首要差异就是研究视野的差距。和其他信息一样,科研的信息也具有滞后性,但是院士团队往往都是发现最新的研究靶点,其他研究团队在以此为基础去围绕研究或者效仿。

  在投稿论文的时候,挂上通讯作者院士导师,除开文章本身质量而言,投稿也更容易中,院士本身也是众多顶级期刊的主编和编委,同领域的审稿人往往也都知晓院士大名。院士团队大概率全院能力都很强,优秀的团队形成正反馈,往往能收获更多、产出更多、产出更优。 院士团队往往拥有比较好的实验室资源,且科研经费充足。你可以使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相对自由地尝试自己的科研设想。

  与此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需要跨部门合作时,更会发现导师的给力。

  院士的学生不愁找工作。就笔者是医学专业的而言,某三甲医院其他普通科室,每年新进员工往往会有1~3个的名额限制,但院士团队往往只要院士开口,他/她看上的学生往往都能留下来。 往往高居院士之位后,导师本身会被海量会议和社交事务缠身,所以其实你见到他/她的机会也并不多,更多的学习还是来自于同门师兄师姐以及你的小导师或实验室PI。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在院士团队,你也不一定就能拿到比较好的课题。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要多做试验,多看文献,多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你永远不可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科研命运同理。只有夯实自己的基础,大平台才能为你锦上添花!

相关论文推荐